科技 >   >  正文

“智能经济”入局,大洗牌的时代来了

评论

在全球最大的塔机智能工厂里,机器人接手了一切。从原材料分拣、上料到自动切割,再到下料件自动分拣,整个流程都由智能装备“主导”。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詹纯新委员将这一幕带到两会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理念:

只有AI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方能推动生产线、车间、企业的根本性变革,重塑传统场景,打造创新业态。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37字图景,“智能+”是关键实现手段之一。科技日报记者采访部分代表委员,他们的共识是: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当代表着科技最高水准的“智能+”进入经济主战场后,传统产业逐步升级,新兴产业开始壮大。

“智能经济”入局,大洗牌的时代来了

在长沙的部分道路,市民可用手机预约体验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上海的一些医院,医生开始利用AI医学影像分析等技术辅助诊断;在山东,养猪场正利用智能系统精细管理……

当下,智能经济的代表之一人工智能早已跨越了流行概念阶段,成为“中流砥柱”——AI技术正加速在众多产业落地并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经济”在各地呈加速蔓延之势。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包括病区管理、流行性病学调查、药物研发、辅助医疗、社区防控等方面,智能技术作用独特。同时,AI赋能各行业,包括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物流配送、在线办公等领域,催生了一幕幕新场景。

上述种种,早已被代表委员察觉,被收入议案、提案中。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委员今年带来四项提案,其中有三项与AI有关。他认为,在新的创新红利期,智能经济以AI为核心驱动,后者将从人机交互、基础设施、行业应用三个层面对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革命性影响。

以科技为底色的智能经济入局,意味着各行业将迎来一次重新洗牌:原先的领跑者未必仍然领先,落后者亦有后发优势,只有抢占先机才有机会晋级、领跑。

“传统产业在科技赋能之下,吸收新能量,将跃升到更加先进的轨道上运行。”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代表有两份建议与“产业跃升”有关,他认为跃升的关键在于智慧经济,后者要依托于新基建发展。

这是代表委员们普遍的观点:科技赋能,企业才能在大洗牌的时代“立得住、活得好”。

代表委员“现身说法”,新场景一浪接着一浪

每10分钟产出1节塔机标准节,每90分钟产出1条起重臂,每110分钟下线1台塔机,这是中联重科打造的全球最大塔机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支撑起其高效、高质的“秘密”在于12条智能化生产线、100多台机器人、1万多个传感器为这座工厂装上了“聪明”的大脑、“灵活”的手臂……

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上述一幕似曾相识。

一只搭载着智能摄像头的机械臂对准产品上密布的质量监测点,一下就能“刷”出缺陷。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代表看来,工业互联网与AI的“联姻”,相当于请了一个待在生产线上的AI专家,检测效率提升50%以上,缺陷检出率高达99.5%。

他认为,工业互联网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最大的经济机会,也是新基建的核心要素,为经济社会提供重要发展动力。

在创造了中国机器人史上200余项行业第一之后,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创始人、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教授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他们以智能制造为利刃,推动众多传统企业智慧升级,支持新兴产业驶入正轨,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他深有感触:“智能制造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循环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产业巨头,都在加紧围绕智能经济生态布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1200家,“智能+”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政府、企业谋势而动,既需骏马扬蹄也要打通堵点

在历史的大趋势面前,没有旁观者。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一线工人,都要做好准备。

去年9月,科技部印发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计划到2023年布局20个左右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建立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已落户上海、深圳、济南和青岛。

沈阳是中国机器人的发源地,拥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东北大学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和以新松机器人为代表的高新企业。正因为此,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委员提交了关于支持沈阳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提案,给出了支持沈阳作为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等三大建议;而沈阳市政协主席韩东太委员提出了筹建“国家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议。

在骏马扬蹄的同时,代表委员们也在关注智能制造落地的堵点。

“当前,一些龙头企业已处于全球第一阵营,技术创新进入‘无人区’。”詹纯新委员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更进一步,必须加大投入做好基础研究,用原创成果支撑应用创新。作为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当家人,沈阳鼓风机集团党委书记戴继双代表向记者强调,“企业要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拥有‘看家护院’的技术,只能靠自己研发”。

标签: 智能经济

今日热点

热点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载信息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邮箱:5855973@qq.com

联系我们| 中国品牌网 | 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营业执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